第七十九章府中夜谈 (第1/2页)
天宁京城,宰相府。
清晨光线透过窗棱,洒落在书案上。
万物刚复苏之时,这三朝老宰相便已醒来。
书房中空气依旧带着昨夜冷意,石博文坐于案前,背脊挺直,双手捧起一封奏折。
这是来自莽荒战报,文字干巴乏味,但他眼中神情却没有丝毫急躁。
每一封奏折,他读得缓慢而深入。
遥想当年刚入仕途,自己老师常与自己言:“简单字里行间,往往藏着不为人知气息。”
他铭记于心,平步青云,三十三岁便问鼎文臣之最,辅佐三代林氏帝王,沐浴三朝龙气。
有人说,他入世太久,而不能脱心,手上手下沾染太多因果,不能成圣人,又有人说他,是想再五龙伴朝,以龙意养己身,最后成就圣人大道。
真正何意?
那就得问他自己。
窗外槐树叶开始开出新枝嫩芽,春意渐浓。
石博文放下手中奏折,目光随意落在窗外景象上。
花园中,几只麻雀飞掠而过,树影斑驳,像是褪色画卷。
他伸了个懒腰,站起身,佝偻着走向窗前,望着天边那一抹朝阳。
原本安静府邸也从这缕朝阳开始,有了些许人烟气。
石博文低眉,自己在这座府邸已过半辈春秋,有千丝万缕联系,三十余岁便住进这被无数文人视为最高府邸的宰相府,可只有他自己知道,身居此府,双肩可不简单是扛着两本书那么简单。
文人多秋,大多不过穷酸腐儒,书未看上几本,便开始指点春秋,当真如那蔺如常,以“半本论语治天下?”还是要当那“为万世开太平的”李载。
午后时光,他仍旧孤身一人徜徉于园中。
躺在一把太师椅上,老宰相如今还是觉得那李载的话太过磅礴夸大,初读很是震撼,但如今再读却是已失当年滋味,何为万世,又何为太平,每个人心中都不同,如何创造真正太平。
不过说到底,李载能论出那勾渠四句,已是文人之最。
仰望高空,秋风轻拂,他轻声道:“世事浮沉,唯风景不改。”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石博文缓步回到书房。
侍女送上晚膳,炖汤香气随风而至,混合着淡淡柴火味。
他没有急着动筷,静静看着桌上菜肴,呢喃一句:“怎么还没来,怪事。”
又等片刻,待一切安静下来,才低头品味那碗汤。
夜幕降临,庭院外月光洒下。
窗前影子逐渐拉长,书房内烛光微弱,石博文依旧未曾停下手中笔,偶尔停下书写,抬头望向窗外,目光穿过庭院,似乎透过那片月光,遥望着某个不再触及往昔。
唯有这明月,依然不改。
“还以为你今日会不来,不过倒是晚了些,过了用晚膳点,便没给你留下饭菜。”他低语,声音轻得几乎没有人听见。
门外,一身文人气的中年将军微微一笑,道:“不打紧。”
人到老年,讲究做事规律,石博文如今能坐在天下文人共一旦,他独占半斗地步,更是能用循规蹈矩形容,上午一般上朝,若无朝会便在府里批阅奏折,下午小憩一会,练些棋琴书画,要说一日里唯一空闲时间,便只有用完晚膳时分。
而这季长林倒好,想是故意与他作对,每逢这时候,有事无事便来府中打扰,这个打扰不是出自季长林口中,反而是老宰相这个主人翁口中骂出。
季长林与石博文坐于榻前,一副棋局摆在两人面前。
棋盘上,黑白交错,棋子如同两军阵列。
季长林微微皱眉,手指悬停在一颗黑子上,沉默片刻,最终才犹豫落子。
石博文目光定格在棋盘上,嘴角略微上扬,似是早有预料。
“你这一步,似乎有些太过急躁。”石博文低声说道,声音如细细秋风,带着些许轻松,却也有一丝深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