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4【勾连】 (第1/2页)
薛若谷,时年三十二岁。
他是建武十一年殿试榜眼,历任翰林院编修、左春坊左庶子、国子监司业,官阶现为从四品,距离中枢高位仅有两步,运气好一步就能跨越。
实际上他从金榜题名到如今一共九年,三年一个台阶走得极其稳当,下一次磨堪极有可能升任某部侍郎,亦或是九寺七监某一处的堂官,再磨砺一到两任,或者外放封疆大吏,或者执掌六部之一,这都是极其清贵平稳的储相之路。
当然这并不代表他就能顺理成章地宣麻拜相,到了衣紫重臣这个阶段,再往上走不仅需要能力还要有足够的运气。
从孔府出来之后,薛若谷登上一辆普通的马车,淡淡道:“去东城安福坊。”
“是,大少爷。”
车夫心领神会地应下。
靠在车厢壁上,薛若谷双眼微闭,陷入沉思之中。
不知为何,他忽然回想起很多年前那个春天,父亲郑重其事地让他和陆沉多多交际,他起初还有些不以为然,后来陆沉携奇袭河洛之功再度入京,他才知道父亲的眼光有多精准。
只是恐怕连他父亲都没有想到,当年那个年轻强硬的边军武将会走到今天这一步。
“父亲,不知您现在是否会因为当年对他无条件的支持与信任而感到后悔呢?”
薛若谷喃喃自语,神色平静,因为他知道这是一个注定没有答案的问题。
如果没有陆沉几度力挽狂澜,恐怕大齐早已被景国撕开边境防线,江山倾覆亦有可能。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朝廷从始至终都没有找到太好的法子去制衡陆沉,从而让他达到今日完全无法压制的地位。
不过……这么多年以来,难道真的没人在陆沉身边布置一些暗手吗?
薛若谷静心思忖,不多时他脑海中忽地跳出一个名字。
“少爷,到了。”
车外马夫的声音打断薛若谷的思绪,他不急不缓地走下马车,映入眼帘的是一处隐藏在无数民宅之中、外表平平无奇的宅子。
“你回府吧,晚些时候我自行回去。”
薛若谷吩咐一声,随即迈步走进这座宅子。
西厢房内,四名年纪都在三十岁左右的男子见到薛若谷进来,立刻起身相迎。
薛若谷颔首致意,走到主位落座,温言道:“请坐。”
左首第一人似乎有些迫不及待地问道:“子渊兄,大宗伯应允了吗?”
此人名叫孙奇,表字仲容,时年三十一岁,现为大理寺丞。
他口中所言“子渊”便是薛若谷的表字,大宗伯则是指礼部尚书孔映冬。
薛若谷从容地说道:“大宗伯已经同意了,这次增开的恩科会尽量取中江南士子,另外会取中少数江北世族子弟。”
“好!”
孙奇满面振奋,另外三人也都纷纷点头。
坐在右首第二位的男子开口说道:“秦王这次打得好算盘,一边借着新政之名大肆排除异己培植党羽,一边用大户望族的银子去讨好那些庶民,如今更是想利用这次恩科尽收士林之心,真可谓一箭三雕。”
此人容貌俊美,年纪最轻,时年二十九岁,现任通政司右参议。
他出身于博越陈氏,虽然陈家在当年的江南九大家中排名最末,并不代表他们底蕴浅薄,只是因为陈家上一代没有李道彦、薛南亭、郭从义甚至是丁会之类的人物,因此在朝堂上没有多少话语权。
他们在坊间名声很好,造福桑梓资助士子不遗余力,再通过不断联姻的方式,二十年下来也编织出一张勾连甚广的大网。
比如这位表字伯常的陈经,他的母亲便是确山吴氏的嫡女。
听到陈经这番看似吹捧实则讥讽的话,坐在他旁边的男子冷笑道:“算盘打得再精妙又如何?大宗伯此番取士合乎朝廷规制,即便秦王手里有刘元和丁会这两条疯狗,在朝堂上公开辩论,他们难道还能奈何大宗伯?秦王机关算尽,这次不过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罢了。”
这男子的气质与室内其他四人不同,虽然他身着便装,眉眼间仍然能看出凌厉的锐气。
他叫王竑,表字公度,时年三十三岁,现为禁军左卫副指挥使。
孙奇和陈经面露微笑,看得出来他们十分认可王竑的判断。
薛若谷不动声色地看向左首第二位、一直沉默的男人,问道:“季海兄,有何看法?”
众人闻言便安静下来。
那位季海兄平静地说道:“诸位仁兄,不知你们是否留意,秦王将增开恩科列为新政八策第一条,可见他对这件事十分注重,未必不能想到会有人从中作梗。退一万步说,即便秦王事先不曾想到,大宗伯也不可能直接发出皇榜,他总得先禀奏圣人,秦王多半也会事先知晓。届时他将礼部报上去的名单打回来,大宗伯能否硬顶回去?”
此人名叫左浩,表字季海,现年三十五岁,官居吏部文选司郎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