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吹响竞争的号角 (第2/2页)
海外市场开拓困难,所以罗阳在做贷款,打算加大宣传力度,促进鲲鹏2号的销售。
一旦这笔钱投下去,且起了效果,最后却因为产能的限制导致市场供货不及时,褚见明的责任就大了。
“董事长,我认为一旦鲲鹏2号在海外打开销售市场,势必影响到鲲鹏1号的销售,届时可以把生产鲲鹏1号机型的生产线调整一下,相信可以应对一段时间.”
褚见明胸有成足的回复道:“万一市场打开力度还要超出我们预计,那就让新增生产线24小时倒班,顺带还能提前培养一批熟练技术工人,为上马第二条生产线做好准备。”
“嗯,这倒是一条可行的方案。”
消除心中疑惑后,罗阳把目光投向了丁弘毅。
“董事长、褚总,各位同事,接下来由我汇报市场开拓的工作吧。”
丁弘毅一边示意会议室里行政人员替换U盘,一边展开前奏汇报:“国内市场这块没什么好说的,就是把去年还未开拓的省份市场占领,虽然截止一季度末还没有全部进入,但是剩下的一两个综合考虑了市场利润和成本的问题,决定不搞代理销售制度,公司市场部的销售人员也把办公地点放在了隔壁的已开拓省份.”
这个大家都能理解。
比如西部某自治区,地方抵到沿海五六个这么大,但是因为经济发展状况,无人机应用市场很小,要是公司在那里布局销售网点,成本会很高。
“我还是说说海外市场的拓展情况吧。”
随着PPT打开,第一页居然是米国的地图,加上引征的数据和文字,足见丁弘毅是用心了。
“别看鲲鹏2号一季度海外销售额才32.6万米元,但是大家要知道,这并不是3个月的销售数据,而是半个月的。”
丁弘毅手里的激光笔投射到PPT上:“而且这个数据还只是我在米国东海岸建立无人机发烧友协会之后,目前西海岸以及中部地区,南部地区,北部和靠近枫叶国市场都处于空白状态。”
“是因为宣传费用的问题吗?”
之前插话,都是在汇报结束后,罗阳这次却在汇报中间就打断了丁弘毅。
“是的,董事长,目前手里的资金勉强够在米国东海岸一些城市搞拓展。”
丁弘毅实话实说的回复了罗阳,并且在想了想之后道:“虽然大疆新一代机型还没有进入米国市场,但是根据公司摸到的消息,他们新产品发售的时间应该不远了,我不怕产品竞争,但是要在宣传上落后了”
虽然他没说后半句,但是不用猜也知道,要是因为这个输了市场竞争,非战之罪。
“潘总、柯总监你们给丁总监一个准信吧。”
首席财务官潘苏看了柯若云一眼,柯若云立即对着丁弘毅道:“早在上个月中旬,董事长就让我们财务部门准备贷款的事情,按照目前掌握的进度来看,第一笔5000万贷款下放时间不会超过本月15号。”
“5000万,这个月15号之前下来.”
丁弘毅点了点头:“差不多700万米元左右,单一个米国市场,今年应该是够用了。”
他毕竟是公司高管,知道一些内部信息,说完之后略带疑惑的看了罗阳一眼。
“贷款总数不是说有1个亿的吗?”
丁弘毅随后又不解的询问柯若云:“另外一笔贷款是打算等到德国航展会期间下来吗?”
“丁总监,不是这个原因。”
柯若云笑着回应道:“另外5000万贷款可以享受区里的高新产业政策扶持,拿到低息贷款份额,所以批下来的时间相对迟一些,按照我们财务部门掌握的进度,这笔贷款会在5月上旬下放,应该不会影响到丁总这边开拓欧洲市场的进度。”
虽然两笔贷款下放时间前后相差大半个月时间,但是丁弘毅却没有表示不满。
毕竟他也知道,光是一个米国市场,就需要耗费他不止一个月时间去开拓和布局,要同步开拓欧洲市场,除非他愿意放手让下属去掌舵欧洲市场。
这是不可能的,除非罗阳亲自下令。
“褚总,你那边掌握的消息里,大疆目前新一代多旋翼无人机产品处于什么进度了?”
“董事长,根据商调公司那边掌握的信息,大疆新一代多旋翼无人机在上个月已经定型,如果考虑到各环节采购以及生产线组织,我们内部评估下来,觉得他们最快能在4月底发售新产品。”
“料敌从严,我看这个评估时间还要往前提一提,就当他们本月上旬会发售新产品。”
罗阳思考片刻后下决定道:“上午会议结束后就向集团总部打一份借款申请,先从集团那边拿5000万顶上,丁总监明天就飞米国去做准备,下周开始全面在米国展开推广工作”
“好的,我待会儿就预定明天飞米国的航班。”
丁弘毅情绪饱满的回复罗阳道:“董事长,您放心,有了充足的资金,我有信心在米国追赶大疆的市场份额。”
大疆最早走的就是海外市场路线,在无人机应用市场的知名度上,领先着鲲鹏科技。
但是那会儿多旋翼无人机产品还没有面世,在发烧友玩家群里,这个领先并不大。
尤其是丁弘毅在东海岸组建无人机发烧友协会之后,靠着先一步面世的鲲鹏2号多旋翼无人机产品,他甚至发现在当下这个领域里已经超越了大疆。
所以他才有信心在罗阳面前这么说。
罗阳也有些许信心。
因为鲲鹏2号里也凝结了他的心血,技术能不能领先或者齐平大疆不说,至少在外形设计上,肯定能吸引用户的眼球。
不用想,在外形设计上,他的确提供了不少建议。
甚至因为这些建议增加了飞行姿态控制的难度,也增加了机身材料研发的成本,一度拖慢了新机型的定型时间,但是在生产出样机之后,公司上下最早知情的一批人都认为值得。
“海外市场的争夺,对于公司接下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丁弘毅发出豪言壮语之后,罗阳也吹响了号角:“未来的民用无人机市场,做老大的吃肉喝汤,后面不论老二还是老三、老四就只有吃残羹冷炙的份,所以,诸位,一起努力吧,我不会吝啬股权激励和期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