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一章文王归西感天地兵临龙城发总攻 (第2/2页)
火龙果对张小宝等众人说:“还有十五日就是新年,封建国公、相国保占为文王,传旨:新年第一天国葬文王,朕亲自抬棺扶灵,葬文武于百花山,同一天三军直去滇海龙城,葬礼仅限都城文臣武将及百姓参加,外地大小官员文成武将,及百姓民众不得因葬礼返都城。攻伐滇海之军举哀一日毕,光复滇海为文王献礼。”
突觉得到圣主火龙果命令连夜返回驻地,火龙果也顺江而下到腊甸,他是在为保占葬礼和进攻滇海做战前动员,也是稳定众将士之心。
第二天火龙果就走在返回都城的路上,他要亲自为保占主持葬礼。
保占殡天,虽然封锁着消息,但整个都城还是扩散了传言,刘成到达都城按照圣主圣旨,昭告天下,发布布告,并且明确了殡葬的礼仪和规制,皇城举哀七日,都城除皇城外举哀三日,大年初一葬礼外,不得私设灵堂,按照保占大人生前遗愿,一切从简,这也给以后的殡葬做了榜样和先例。
刘成亲自主持,在百花山选址,开挖墓穴,数百千石匠自发的雕刻石像生,运到墓穴前排列整齐,为文王守灵。
免除报丧环节,举行初终之礼,刘成亲自为保占更换上胡灵带领后宫做的王后寿衣,其实火龙果早就授予保占王侯,但保占多次推辞拒绝领命,为百官带了一个不争的好头。
保占王服冠绶,刘成主持属纩”仪式,三天后,火龙果归皇城,不顾鞍马劳顿,立即组织宫廷留守大员进行面授殡葬之礼仪。各负其责,准备三日后的葬礼。
文臣武将,保占一生只有刘萍王妃,并无子嗣。
火龙果和其虽然是君臣,但火龙果以长辈尊保占为相父,他把保占和拖布洛一样的尊重和敬仰,保占也是如爱护子女一样爱护火龙果,并忠心辅佐,君臣如父子,才有了今天火龙果以晚辈之礼为保占国葬。
火龙果任命刘成为大祭司,余和才为副,协助刘成举行国葬大典。
丧服守制,一切开创先例,以等级品次丧服明文规定,服制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等,统一材质,只是颜色,装饰和规格不同而已。
民间自发停止婚配嫁娶,但是火龙果又发布圣令:中央、地方,郡、县、乡镇,村不得以任何理由区别于往日,文王一生为黎民苍生,如今归西,怎能劳民伤财,祸害百姓,伤风败俗,违令者,以罪责罚。
圣主两道圣旨,才令民众稍安勿躁,民众更是悲痛不已,都认为任何亵渎文王都是不敬之举。
一年的最后一天,祭祀,告天坛、沐浴、饭含、小敛、大敛、成服。
文王入殓,黑檀棺木停放在天坛前,文武百官着白色丧服,行九叩九拜之礼。自发瞻仰文王遗容的百姓商贾,被禁卫拦截在皇城外,他们在飞龙湖南,有人专门维持秩序,众人对着皇城天坛,行跪拜之礼,一切井然有序,无人喧哗,悄然流泪,跪拜之后都散去,各行各业如常肄业。
新年第一天,旭日升起,晨光单薄了晨雾,天气晴朗而通透,按照计划,文王灵柩通过府河水路,到达江口进入岷江,到达将军湖南岷江段登岸,直接到达百花山,这里能俯瞰岷江和将军湖,远眺整个都城平原,文王生前曾说过这里是个好地方,让其在这里安息,守着整个巴蜀大地。
三岁山寿星坛前向阳山坡,风水宝地,这里能看凤鸣山,俯视百花谷,眺望将军湖,这是火龙果专门为保占挑选陵墓之地。
百花郡君主赵凡存亲带百花县县承赵全和百花郡大宗正硌礼督办葬礼,体现修建了陵墓。
因为火龙果有令,一切从简,有棺无椁,关外面用青石垒切,木棺外面一个青石棺,这样内外棺以防水旱侵蚀,寓意文王保佑子孙千秋万代。
文王尸体身穿金缕玉衣,登岸就放置于黑檀木棺内,从江口到万岁山,新铺设一条宽百步的直道,一天一夜而成,用圆木滚动把盛放文王尸首的棺木运上万岁山。
火龙果一路扶棺,悲痛不已。
沿途百姓,文臣武将,哭丧、路祭等仪式,从江口一直到万岁山,不绝于路。
在万寿坛上,再为文王沐浴、洗身、换上赵家山百姓亲为文王作的金丝寿衣,外披金缕玉衣。嘴里放上谷物之后再放玉明珠,
小敛之后大敛,遗体装入棺木。随行三百文武百姓,附近百姓乡绅,啜泣悲苦,火龙果领王侯之礼。
苍穹为之乌云密布,滇海方向霹雳三声,风雨欲来。
入葬,灵柩被安葬墓穴。青石高十丈,与万岁山万寿坛平齐,寓意与天同寿。
圣主沿府河返回龙泉皇城,赵家山大雨如注,连下三日。
石墓前,垒切丈高平台,上三丈,宽一长,为祭祀之用,左边立花神堂,右边盖滇海之神祠,神灵相伴,归列尊位。
安葬完毕,大雨如注。大风摧屋折树,而文王墓巍然不动。
雨停,当夜,彗星横扫天际,西南有霹雳之声。
之后万岁山下建造楼房物宇,赵凡存派遣百名兵士驻守。后来奉圣主之命,撤军,赵家山十户人家搬迁而来,为文王守墓。
下葬文王的同时,三个集团军和突觉的十万兵马,全线突击,摧枯拉朽,翻越长蛇山,秋风扫落叶一样,把杜良之军全部压到龙城。
黄标、冯少辉、张彪、吴志刚等杜良所谓的能臣干将,闻风而逃,其部下丢盔弃甲,兵败如山倒,洪水一样往龙城奔泻,未来得及入城者,全部成了俘虏。
圣主令护国公,第二集团军统领东哥为总统大元帅,负责前线总指挥,调度三军。清点所获敌军有二十万,年轻童心者补充到各军,剩余十万,有气力者充当劳工,边开挖运河边改造,三万老弱病残者,送往富民供养食量医药,滇海光复后返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