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0章 首映式 (第1/2页)
大年初二,迎财神。
是个好兆头。
我们大部分人信仰神的前提条件是这个神有用,正所谓:封建迷信我嗤之以鼻,财神殿前我长跪不起!
陈奇吃过早饭,来到了中山纪念堂。这一日所闻所见已与北方不同,不少人路上相遇,时而会蹦出“恭喜发财”的客套语。
他上辈子在广东待的时间不多,只当是旅游,觉得粉很好吃,然后当地人逢人就叫“老板”,或者“帅哥”,听的比较开心。
演出大厅空空荡荡,一会几个明星过来,做最后一次彩排,下午三点准时开始。
没多久,凌玫来了,拿了一摞资料。
“这是什么?”
“我在电影公司找的,这帮人都属驴子的,抽一鞭子才往前走,不然就不动。这么重要的东西都不知道给我们看看。”
凌玫上岗之后,不知不觉发生一些变化,说话办事都硬了许多,似乎在树立一种威严感。
陈奇接过来一瞧,是近年粤省上映的单片数据。
《武当》,35mm拷贝观影人次1100万,发行收入105万,票房估计222万。
《白发魔女传》,35mm拷贝观影人次1463万,发行收入135万,票房估计293万。
《太极》,35mm拷贝观影人次2756万,发行收入217万,票房估计551万。
密密麻麻写了好多,这年头票房统计都是估计的,不详细。官方只统计观影人次和发行收入,从千万级到百万级,再到几十万的,几万的都有。
而排第一的就是《太极》,观影人次近3千万。
(此参照《少林寺》的官方数据)
但票房为啥这么点呢?因为票价便宜,普遍2毛,便宜的1毛,贵的3毛……
“怎么样?潜力是不是巨大?”
凌玫有点激动,道:“粤省5千多万人口,《警察故事》观影人次达到500万,就是1千万的票房!”
“票价不一样!”
“我知道我知道!2块钱比较贵,却也没贵到让人舍不得花,尤其是粤省的年轻人,最好追逐流行,崇拜香港文化。大过年的让他们掏2块钱赶一场时髦,我觉得很多人都愿意。”
“……”
陈奇颇为诧异的看着对方,笑道:“大姐,你这个思路可以啊!”
“什么思路?”
“宣发的思路啊!不要把它当成一部电影,而是一种流行文化,谁不看谁就土老帽了。有这种思维,肯定能做好宣发。”
“哟,那我算初窥门径了?”
“不敢不敢,我们互相学习。”
他搁这聊天扯皮,几个明星也来了,彩排种种不提。
其实陈奇也对《警察故事》有信心,除了本身质量,最大因素就是票价!从80年代到20年代,全球票房提升,都在说什么产业、技术、IP、全球化,往往忽略价格也是一个关键元素。
票价是藏在电影市场背后的一个东西,当观众不讨论票价,只讨论电影质量时,说明市场还有救。
当观众开始讨论票价了,说明市场已经废了。
…………
去年,广州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00元,首次突破千元大关。
位居全国前列。
这可是改开前沿阵地,如果还不挣钱,那不白前沿了么?这里也是全国流行物品的集散地,来自天南海北的倒爷汇聚于此,倒腾电子表、彩电、牛仔裤、磁带、布料、龙虎豹等等……
本身人口就多,再加上大量的流动人口,使得广州在过年期间也呈现出一种纷杂喧嚣的热闹。
林俊龙是个十五岁的靓仔。
父母都在国营单位,吃穿不愁。他正是追逐流行的年纪,因为在同学家里看了一部程龙的《A计划》录像带,便成为了忠实影迷。
今天的首映式,是他百般哀求之下才让父母同意带他来观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