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岂有此理,他给朕宣旨?!看朕《诫子书》! (第2/2页)
卢仕明神色凄苦,只能心中不停默念“我此刻在家中,不在宫内.....”
“发展手工业,制革制陶......发展渔业和罐头产业......呵,就这?就这?”
李世民陛下晃了晃手中的旨意,脸上竟莫名的带上了几分喜色,似乎看到太子出错,是多么让他心情愉悦的一件事。
“朕还当他千里迢迢派你来成都府,是有什么高见呢,就这?”
“就这些东西,朕还用他跟朕讲?朕的卢刺史,朕在成都府的肱骨能臣们不知道?朕不知道?!”
“还需要他这个在长安皇宫里的储君在这里饶舌......”
李世民越说越是兴奋,忽而站起身,快步朝着自己的书桌走去。
“给朕磨墨!朕今日非要狠狠地休书一封,教训一番这个懈怠朝政的逆子!”
李世民甚至不需要任何的酝酿,脑海中那种借由当初“父皇您睡了吗?儿臣睡不着”的《太子训父书》内容,而迸发出来的个人情绪。
就已然在脑海中瞬间涌出。
他提笔,挥毫泼墨。
今日的飞白体似乎更加潇洒飘逸。
“承乾你睡了吗?朕睡不着......”
“嘿嘿.....”李世民摇了摇头,看着这一句用飞白体写出来的话语,有种大仇得报的爽快感。
他沉吟着斟酌一二,紧接着眼眸一亮。
手中毛笔落在纸上。
“朕自临蜀中之地数月,少有长安往来,虽念及汝母后及兄弟姊妹,然思之再三,恐误储君之国事。思之甚,遂俯首案牍望南境早归,举家团圆。”
“今罢朝中事,结民治,清冤往,孑然宁寂已至子时......”
瞥到这里的卢照静神色不由一僵,看了一眼此刻殿外那高宣的日头,再次转头看向这位沉浸其中的皇帝陛下的时候,眼神不由变得格外古怪起来。
而一旁的孙义,好似是意识到了什么,张了张嘴想要说话。
但看着这位陛下如此投入的模样,又生怕惊扰对方,小命不保......
犹豫又满是惶恐的站在一旁。
李世民却是没有注意到这些,手中飞白体笔走龙蛇。
“方欲就寝,忽闻来书,披衣而起,疾走殿中,手颤心摇,吾儿素慧,定有英政.....诚阅再三,大失所望”
“哈哈!”李世民提笔,口中大笑两声。
孙义赶忙想要趁此上前:“陛下,太子......”
“去去去,勿要扰朕!”
李世民一摆手,将其挥退,只觉今日自己文思泉涌,先贤赐福掘以文慧。
“古之英主贤君多有之,然幼明大义,而至终年尤可为贤君者,鲜有。”
“春秋齐桓,尊王攘夷古之雄主者也,庭燎招士春秋鲜有之君,然其何故焉?”
“管仲死,贤公齐亡矣!身死三月不收,为君之毙罕有”
“晋武之司马氏亦可为半世贤君矣,太康之盛,囊南北之境,成始皇之伟业,然神器在手,陡化酒色之徒,乱政思糜,亏精摧骨,英年病故”
“自取之也,非他人之咎”
李世民洋洋洒洒,一旁的太监接连换了好几张纸,这才见得这位陛下提起笔,缓缓呼出一口气。
“陛下......”孙义小声开口,想要说什么。
却又被李世民凶狠一眼,瞬间瞪了回去,偃旗息鼓,只能默默看着这位陛下,在此独自意淫、
只见陛下又是深吸一口气,紧接着在有一张纸上,再次落笔。
“吾儿可称幼之贤君也,当日诫父之训仍不敢忘,而今朕驾南境,秉吾儿之大志,振君朝纲,抚民勤政,宵衣旰食,恐遗后世昏名”
“每及繁政累心,抱有所怨,必思朕之长安人镜”
“然今闻朕之人镜亦有古之遗祸半贤之相,无心政事,遂撰此书以告朕太子。”
李世民陛下写得起劲,恨不得把自己母后窦太后生前教导他的那些先贤道理,都一股脑的塞进眼前这篇《诫子书》中。
担心自家长子真的懈怠堕落,又惊喜终于有机会能压那逆子一头的悲喜心情下,让李世民陛下手中毛笔挥舞的同时,表情却那叫一个浮夸。
洋洋洒洒。
足足耗费了四十多张纸,这才在心满意足的呼出一口浊气后,将手中的笔丢下。
“卢刺史,朕此作如何?”
李世民洋洋得意,一边伸手从旁拿起已经放凉的茶盏,一边嘴角含笑对着一旁是走也不是,是留也不好的卢仕明问道。
“这,这.......陛下大才!臣不及也!”
卢仕明低垂着头,拱手作揖。
“哼哼.....”李世民斜睨了他一眼,不再多说什么,让人将这四十多页的文章墨迹吹干,这才看向了面前一脸纠结模样的孙义。
冷哼一声。
“行了!既然只是送信,那便就此作罢,那逆子的信朕收到了,今后若还有类似之事,让你逆子用金雕送之即可,朕可不像他那般玩物丧志!”
说着,又指了一下那一叠被太监收拾好的《诫子书》,轻哼一声。
“把这带回去给那逆子!”
孙义:“.......”